近几年来的主旋律电影感觉总是命题作文,不如那种场景真实、说话带口音的老红色电影看起来自然有味道,本文是笔者观看了一些喜欢的红色电影后写下的一些感受。
本文封面源于董希文的作品《百万雄师下江南》。
《邓小平》
《邓小平小道》
链接:维基百科-邓小平小道
这部电影讲了邓小平“三落三起”中第二落到第二起之间在江西劳动的历程。电影标题“小道”具有双关意味,既是指工人们给邓小平修的一条从住处到工厂后门可以节省一半路程的小路,也暗指邓小平之后在社会主义发展找到的改革开放的“小路”。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叙事上很舒适流畅,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比如曾经忠于革命的同事被批斗,工厂里工人普遍买不起收音机,凑齐“四大件”是奢望,普通人家吃不起粽子,来展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儿子邓朴方从觉得自己拖累家人到慢慢心态变得坚强,当地人对邓小平这个走资派的善良,能让我们感觉到人间真情。我想,对那一段历史感兴趣的人,把这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完还是会很满意的。
里面有些语录被B站键政区做成视频,比如:”忍耐,就是要想得开,挺得住。“, ”忍,不是就认输了,是信仰,是信念。“。我觉得”忍”确实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从庙堂之上跌落到普通人地位,儿子半身瘫痪情绪低落,家里入不敷出,常人也许早就崩溃了,而邓小平可以专心劳动,开导儿子,开辟菜园补贴家用,经常泼冷水澡,要散步两小时。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他的乐观和远见。